最好的告别 (阿图·葛文德) 书评


封面

电子书下载地址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Atul Gawande, 王一方) .mobi

关注公众号《好书评》,回复“豆瓣图书250”,即刻获得下载密码

内容简介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自然》杂志: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编辑推荐]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划时代之作。 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苗炜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阿图•葛文德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纽约客》等杂志的医学专栏作家。

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得主,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得主,2009年荣获哈斯丁斯中心大奖,2004年被《新闻周刊》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

读书笔记

如果死亡是一场杀戮
我有读闲书的习惯。所谓闲书,就是那些无法即刻使用上的书,一个技术宅男看《科学养猪》即属此类(丁磊除外)。一个多月前,我在中国亚马逊网站发现了这本《最好的告别》,副标题是“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豆瓣评分高达9分。我买下了它,没想到它很快就成为了我的功课。
一周后,我在台湾旅行,弟弟在微信给我留言,说带妈妈去照B超,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乳腺癌。三天后,确诊是乳腺癌四期。我上网一查,才知道癌症共分五期,四期是最晚一期。
“我的妈妈就要死了!”这个念头突然跳出来,并占据了我的心灵。然而我的感觉却说不上恐惧,更多是一种茫然,偶尔还有些悲伤。我知道我还没为此做好准备,完全没有。很难想象妈妈会得癌症,印象中她一直很健康,只是近几年,我才依稀发现,她头上的白发多了许多,眼中的光似乎也开始暗淡了。
我到江门的医院看妈妈。她刚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一根管子从病号服的领口出引出来,那是排出淤血的导流管。我坐在床边和她聊天,大概是些无聊的话题,但是她很开心,因为难得有人跟她聊天。在家里,妈妈是个沉默的存在,默默地劳作,操持一家几口三代人的生活。对于这样的生活和角色,她其实是颇有怨言的,她认为家里人并没有给她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这样的问题其实无解,因为不管是我们世代的农村、又或是我们日夜相对的家庭,都没有发展出一种互相倾听和表达关爱的文化。
妈妈身体状况还好,唯一让我觉得不协调的是,她不时强调自己的乐观,眼神却阴晴不定。我感觉到她内心的恐惧,却无能为力。我不想给她那些虚假的希望和善意的安慰,我们都知道了真相,再这样做就近乎演戏了。
但是,我却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谈论真相。真相是什么?“死亡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杀戮”,《最好的告别》中的这句话就是真相。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都以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我们还有时间,我们尚有胜算,殊不知败局早就注定,只是我们不肯承认罢了。
现代医术的发展加强了我们的错觉。以前死亡很快,一场伤寒或者疟疾,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两周,病人就一命呜呼。这过程只有短暂的痛苦,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死亡,咔嚓一下,巫婆就死了。如今,死亡被大大地延长了,短则三个月,长则三五年,于是便生出希望来,以为我们可以侥幸逃生,又或者奇迹般地带病活个二三十年。但是——
“死亡通常是一连串毁灭的过程,本质上会使死者的人性崩解,在我见过的死亡中,有尊严的并不多。”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死亡的焦虑,还有对痛苦的焦虑,对亲情感情的焦虑,对资金的焦虑……可悲的是,现代的医疗却忽略了患者对尊严和生命完整性的需求,仅把患者看成一件“物体”,最大量地运用各种药物和疗法,在病人的身体内狂轰滥炸,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到底是应该体面地退出,还是痛苦地熬到最后?生命的延长和生活的质量哪个更重要?我想要三年不能自理的生活,最后在手术放疗化疗直至呼吸机这样一路崩溃到底,还是一两年还算健康平常的生活,然后在还清醒的时候安静地离去?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思考和选择,我一直以为面对绝症只有拼死抗争一途,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或许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感谢这本书,让我知道即使面对死亡,我们还依然有选择的权利。
我想起了奶奶。她活到了九十岁,去世前的十几年都住在广州大伯的家里。临终前半年,她一直唠叨着要回到乡下住。有那么几次,她突然就不见了。找到她时,她正在马路边踌躇,说打算去车站坐车回乡下。不过她不敢过马路,广州马路上的汽车太多太快,对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她来说,这是她终其一生都无法逾越的两个障碍之一(另一件是坐电动扶梯)。因为这个硬伤,奶奶每次出走都局限在街区的范围内,这让我们哭笑不得。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最后大伯还是顺了奶奶的意,让他的弟媳(也就是我妈妈)把她接回了乡下。据说奶奶在回家的车上非常开心,一直和老家的人用乡音聊天,还不停在看窗外的家乡风景,一点没有老年人坐长途汽车那种虚弱和疲惫。
两个月后,奶奶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子里安详地去世。
少年时代总觉得奶奶很傻:如果一直留在广州的话,说不定能多活几年呢。但年岁渐长,才感悟到除了活得长,生命中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追寻,例如归属,又或者尊严。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奶奶是多么的智慧,她在她还能做决定的时候坚持选择了回到故乡,回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然后安静地、有尊严地逝去。
自然,在如何决定自己或家人的临终道路上,不会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对我而言,什么是更重要的?并依此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当我意识到会和妈妈共同经历她人生最后的岁月时,我对自己的生命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首先被提了出来。马上(几乎不带思考的),我推掉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活动。接下来,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我聚焦了我们的业务。我们之前有两块主要业务,一块是现金流但发展空间不大,一块是我们想尝试的创新但充满变数。我把第一块暂停了,逻辑很简单,做我们认为重要而又感兴趣的事,快速验证其是否可行,如果不行,快速地终止。妈妈的事让我突然清醒:我的时间应该花在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事情上面。如果我的事业仅能产生烧饼铺的价值(即使是叫“某少爷”的烧饼铺),那么停掉其实也没什么可惜的。
这样做了之后,我发现我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妈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甚至旅行。
我甚至向自己提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如果因为妈妈的病的缘故,我要失去30%、50%以至80%的时间,我会怎样应对?”这个问题给我带来了更精确的应对方案,虽然现在还没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但从一开始就做好规划能够让我更快速地应对,以及——更重要的——保持一个处变不惊的心态。
下一个问题是:我可以如何寻求帮助?
《最好的告别》这本书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但远远不够。我发现向朋友告知和真诚的讨论会很有帮助,许多朋友给了我非常无私的建议和支持。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我有两位朋友也被检查出癌症,我们以及一些共同的朋友共同建立了微信群,互相支持和分享信息。因为这些朋友的存在,让我感到不再孤单呢和无助,谢谢你们。
最后一个问题: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我意识到我需要面对自己的死亡,而且它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生命未必总是增长,有朝一日它会开始衰败,然后像石头滚下山坡一样越来越快。虽然对我的年岁而言,我还处在山顶的位置,才刚刚开始感觉到有点不得不往下走的无奈,但越早的准备会让我活得更从容,也会看得更长远。然而每个人的死亡都只有一次,无法靠试错去学习(这个不像学游泳或者学骑自行车)。幸运的是,妈妈的病恰好给我提供了一个从旁观察学习的机会。除此以外,我还需要主动地猜测和构想。就像《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为了在火星上生存所做的一系列行动一样,我们需要订立长远的目标,并且一个接着一个地解决问题。当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回到地球了。
如果我有四十年准备死亡(按照现在的人均寿命,这是相当现实的),那么,我首先要做的是勾勒出一个大体的框架——它可能分几个阶段,有什么样的关键指标等——作为我思考的起点。参照之前的一个问题,我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框架:
如果因为健康问题,我会失去30%、50%以至80%的行动能力,我会做什么?我要过怎么样的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我目前没有任何答案。但它给了我一个愉快的起点,生命的归程未必就是一个渐次衰败加惊惶失措的过程,它也可以如同火星救援一样,虽有限制、虽然越来越难,但过程总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这样,当某一天到来,我就可以像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的——
“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


文章作者: 守拙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守拙 !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