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男爵 (伊塔洛·卡尔维诺) 书评


封面

电子书下载地址

树上的男爵 (伊塔洛·卡尔维诺) .mobi

内容简介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 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等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意大利童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意大利民间口头故事的原貌,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兼具,是再现意大利“民族记忆”之深厚积淀的不可多得的作品。《美国讲稿》是卡尔维诺对自己近40年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的系统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发。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

读书笔记

“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这是卡尔维诺在《树上的男爵》一书中出的最大谜题。要想解开这个谜题,必须要从五个关键词入手,它们是“疏离”、“坚守”、“孤独”、“爱情”和“完整”。

一、疏离
《树上的男爵》的故事大意是:为了捍卫自我的完整,反抗家人用虚伪繁琐的贵族礼仪压抑自己的天性,柯西莫男爵从12岁开始,直到65岁死去,始终生活在树上——不忘初心,惟己是从。
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我的脑海中始终有一个巨大的问号——“非如此不可吗?”
卡尔维诺的回答是:“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乔布斯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然而,名言之所以成为名言,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去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现实生活中,人总逃不开责任、规矩、情感等重重枷锁,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比如彼亚乔,因惧怕责罚而勉强吃下蜗牛,不敢坚持自我,一生做着他人期待中的“自己”。而柯西莫则敢于反抗,甚至直接上树,过起离群索居的生活,越过围墙,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保持距离,做更真实的自己。

二、坚守
起初,父亲警告树上的柯希莫:“反叛行为不是用尺度可以衡量的,有时以为只迈出了几步,却永无掉头回返之机了。”
然而柯希莫回答:“我认识我的路,我知道我要走的路!”
他还说:“人如果不能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能拥有一切。”
一个人甘心情愿地给自己立一条严格的规矩,并且坚持到底,因为无论对他还是对别人,没有这条规矩他将不是他自己。
在树上,柯希莫把这份坚持埋藏在内心深处,不再和任何人谈论。他认为:“基于某种内心的执着追求的事业,应当默默进行不引人注目。一个人如果稍微加以宣扬或夸耀,就会显得很愚蠢,毫无头脑甚至小气。”
卡尔维诺认为,现代人的个性被抹杀了,而且被压缩成“预定行为的抽象集合体”。在我看来,“上树”这种行为属于意识个性的反抗,是个体对传统社会预定行为的反抗,意图通过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用艰苦磨砺完成自我,实现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生活在树上,疏离人群,是对自我、对理想的坚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值得敬佩。

三、孤独
柯希莫在树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多少以前曾是重要的东西,对他不再重要了。”
然而,过这样的生活,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孤独。如何抵抗内心深处的孤独成了实现自我完整最大的障碍,而不单单是反抗传统社会预定行为的偏见。
柯希莫懂得这个道理:集体会使人更强大,能突出每个人的长处,使人得到替自己办事时极难以获得的那种快乐,会为看到那么多正直、勇敢而能干的人而喜悦,为了他们值得去争取美好的东西。而在为自己生活时,经常出现的是相反的情形,看到的是人们的另一副面孔,使你必须永远用手握住剑柄。
所以,明白了么?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总是竭尽所能地去填补有形的孤独感,用恋人、朋友、书籍、电影、音乐、游戏、聚会来挤占时间,造成一种“我已不孤独”的假象。其实,仔细想想,茫茫人海,谁能真正懂你,你又能真正懂谁?
此时,我才觉得我能够理解柯西莫了。他深沉地热爱大地,热爱大地上的人民,动物,景色;可却又拒绝与他们接触。因为他懂得:“灵魂只能独行。”他要孤独地站在高处,俯瞰大地,观察人们的生活状态,阅读、沉思,然后找到人之为人的终极意义。

四、爱情
柯希莫和薇莪拉的爱情结局让很多读者为之叹息。然而,我认为卡尔维诺写这段故事的用意不在于感叹命运无常,他只是在揭示爱情中的荒谬悖论。
在爱情中的男女往往是开始用“自我”引起对方的注意,用“个性”叩启对方的心扉,但是,当彼此一旦靠近,双方又展开刀光剑影的同化战斗,不是我驯服了你,就是你驾驭了我。
薇莪拉认为:“恋爱的人只要爱情,也用痛苦来换取。” 而男爵的哲学拒绝走极端:“痛苦是消极的精神状态。”他拒绝一切逼迫他走出他的天地的事情的惯常态度。为了保持自我的完整,男爵起初放弃了亲情,后来又放弃了爱情。他捍卫了理想,也付出了代价。

五、完整
不管柯希莫如何矢志不渝,最终也赢不得一个完整的人生,没有爱情,他还是残缺的,但某种意义上他又是完整的,至少是比那些自诩为完整的人要完整。人生始终要放弃一些,妥协一些,才能换得另外一些。
“上树”,卡尔维诺为什么认为这是条通向完整自我的道路?因为柯希莫既可以坚守自我,又可以奉献人群。可他是否能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怎样才可以像他一样与社会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又可以在不满时就返身跃入丛林?怎样可以堂而皇之地特立独行,而不怕被嘲笑?怎样可以独立又不孤独?现实中存不存在这个平衡点?如果存在,我们的坚守该从哪里起步?
逝世已久的卡尔维诺无法解答我们的问题,他只是出谜人,而解谜,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在解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认识完整的自我——它既有求真求美的理想,又有乖戾反叛的冲动。如实地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法国心理学家勒旁一再把集体所特有的冲动、无推理能力、缺乏判断力以及夸大感情比作“进化的低级形态”。正是因为个人在集体中常常受到压抑和异化,弗洛伊德才会认为英雄神话是个人把自己从集体统治中解放出来的手段。《树上的男爵》其实就是一本歌颂英雄的现代史诗。
现实中的“柯希莫男爵”,是柏拉图、布鲁诺、哥白尼、卢梭、伏尔泰、胡适……虽然他们不被同时代的人们理解,但是他们敢于坚持理想,用生命的热情点燃启蒙的火炬,人类文明由他们引导和提升。然而,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注定孤独。这份孤独不是出于对人群的厌恶,而是出于对人群的爱。“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

五、蛇足
写到最后,我还是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读懂了这本小说。对柯希莫男爵这个角色,卡尔维诺到底是赞赏还是揶揄呢?卡尔维诺的赞赏态度是明显的,然而他也表示过怀疑:“有多少人是为自己也说不清的理想而活着?”既然连自己都不能理解和肯定自己的理想,却为此坚守终身,岂不荒谬?


文章作者: 守拙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守拙 !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