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 (陈丹青 木心) 书评


封面

电子书下载地址

文学回忆录(套装共2册) (木心, 陈丹青) .mobi

关注公众号《好书评》,回复“豆瓣图书250”,即刻获得下载密码

内容简介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 木心说:“贝(聿铭)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尤甚于反讽——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家偷学意识流写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与人彻夜谈论叶慈、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单独囚禁时,偷偷书写文学手稿,令人惊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这本书,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木心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陈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最完整记录1989—1994年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暨木心《文学回忆录》)的听课学生,以木心为“师尊”。木心说,“最好的学生,是激起老师灵感的学生。丹青是激起我灵感的朋友”,又说,“霍拉旭答应了,天才死了,天才的朋友为天才作证,甚至可以说,艺术家是通过朋友的手才把礼物赠给世界的”。绘画之外,著有《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等书。

读书笔记

木心讲文学史,讲得兴高采烈,如数家珍。我看得心痒难耐,真想把那些优秀的作品统统找来读一读。跟朋友聊起,她也这样觉得。所以把木心的书单整理了一下,以免大家再零零散散,到处搜集。

说明:
1、从中世纪开始,太古老的懒得看了。
2、中国的书没在名单之列。
3、目前只是整理了木心的上册。

正文:

一、中世纪波斯文学
鲁达基(Rudaki),被称为“诗中之王”,其诗多已失传。(好可惜!)
达恢恢(Daqiqi),同性恋,善作抒情诗。
菲尔多西(Ferdowsi),词句华丽,意象无与伦比。
阿萨地(Asadi),《日与夜》最有名
纳绥尔.霍斯鲁,被放逐,著散文体游记。“身体对你是铁链,世界对你是牢笼。”
默.伽亚谟,豪迈、旷达、深情,是世界上名气最高的波斯诗人。(优先推荐)“我的坟,将来一定在一个地方,那里,树上的花,将每年两次落在我的上面。”
阿皮尔.客尔,别有深度。“当我醒时,我与敌人并坐;我忘怀自己时,是和朋友一起。”
尼达米(Nidhami),专写传奇诗,品高,不仕王侯。
沙地(Sadi),《玫瑰园》被认为是波斯文学中最机智最精美的作品。
哈菲兹(Hafez),(一定要到波斯去看他的墓,上刻其诗“拿酒来,酒染我的长袍。我为爱而醉,人却称我智者。”)

二、阿拉伯文学
伊摩鲁,默罕默德评其为“到地狱之门的人的领袖”。
拉比特(Labid),最富诗味。
阿皮诺瓦士,鼓吹享乐,“尽情享乐吧,上帝的慈悲比人所能造的最大的罪恶大得多。”
阿皮阿泰希耶,写死亡。“也许信仰是一切悲哀的妙药,也许怀疑扬起一点点灰尘。”
摩泰那比,“我不过是一箭飞过空中,落在地上找不到藏身之处”(这让我想起泰戈尔的“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麦阿里,“我们像碎了的玻璃,从此不再铸造。”
众多无名作者合著的《天方夜谭》

三、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真是天才辈出!幸福!幸福!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必须读一读)
奥利奥斯托,长诗《疯狂的奥兰多》,“我是他的鬼,走上走下,必须经过这个痛苦的漫长的峡谷,成为一个范例,一个定则,给别人看,给那些把真诚放在恋爱上的蠢人看。”
塔索,《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晚年半疯狂。
弗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并称为欧洲三巨人。(这等人物,我竟然不知!小子何等无知!)
法国的蒙田,木心称之为“将容忍和自尊保持得最好的人”。写水手——“哦,上帝,你要救我就救我,你要毁灭我就毁灭我,但我时时刻刻把持住我的舵。”(真是写得好!有尊严!拜服!)
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荷兰的伊拉斯谟,《愚人颂》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培根,其论文集最佳
英国的莎士比亚!!!中译本朱生豪最佳。

四、十七世纪的英法文学
赫里克(Robert Herrik),“骑士派”诗人,诗集《雅歌》和《西方乐土》
伯顿(Robert Burton),《忧郁的解剖》
弥尔顿(John Milton)!!!失乐园(Paradise Lost)。应牢记他的话:“每一行诗都要表现自己的性格。”
约翰.班扬,《天路历程》(The Pilgim’s Progress)。
帕斯卡,原著不值得通读,都是新教徒思想。但是有几句值得一记,“人是一支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生命,不过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那无限空间的永久沉默,使我恐惧。”(给弟弟朗读这两句,他也大为震撼。好的东西,总是具有惊人的感染力。希望能长久享受阅读和思考的乐趣,人生至乐莫复如是。)
高乃依,《熙德之歌》。莫里哀说“他是由魔鬼驱使写作的,魔鬼不在时,就写得不好了”。
法国的莫里哀,《伪君子》、《孤独者》、《装腔作势》、《没病找病》。木心说他于法国,“如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国”。(必须找来读一读。)
拉辛(Jean Racine),剧本《菲德尔》,世界上每个天才女演员都想演菲德尔,每个天才男演员都想演哈姆莱特。(好向往,找来读一读!)

五、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亚历山大.蒲柏,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批评论》、《夺发记》、哲理诗《人论》。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
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把整个世界留给了黄昏与我。”(端的好诗!开头几句就营造了一种忧郁沉静的氛围。找来好好读一读)
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随笔《世界公民》,《威克菲尔德的牧师》,喜剧《委曲求全》(木心推荐了他的诗作《荒村》,网上怎么都找不到全文!都是于谦的。讨厌!谁找到了麻烦给我传一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伯特.彭斯,木心评他的诗“很像一个人快乐时眼泪汪汪”。

六、十八世纪法国德国文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散文《波斯人的信札》。他说“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最像一个人”。(木心说“这话由他说特别好”。是的,这话我不能说,我只能赞同他说的。木心说他“明朗、平衡、通达、纯良”,真是我心向往!)
伏尔泰,木心认为他的优点是“擅长讽刺嘲弄,锐利不可阻挡,他表白明晰,见解犀利。”缺点是“嘲笑是文学的侧面,光靠嘲笑不能成其为伟大的文学”。
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我只读了他的《社会契约论》,他说“人生来自由,当无不处于枷锁之中”,他说“一个专断的政府要成为合法的政府,必须每一代人民都有权决定是接受还是抛弃这个政府”,字字珠玑,如当头棒喝,敲醒我这无知小子!此书不长,百来页,推荐给每一个渴望平等渴望思考的人。)
莱辛,美学著作《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歌德赞之曰“《拉奥孔》使我们由狭隘的可怜的观察,转为自由的思想的驰骋”。

七、歌德、席勒与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歌德(1749-1832),青年时写《少年维特之烦恼》、后来穷五十八年写《浮士德》。(我读过《少年维特》,大为感动!维特的痛苦,不仅仅是爱之不得,更是对这个虚伪的世间憎恶和无助。他几经自救而不得解脱,爱情的毁灭,只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目前《浮士德》真是读不下去,不单单如此,连浮士德的电影都看不下去。小子浅薄如此。惭愧!)
席勒(1759-1805),剧作家。他身体差,精神旺,边吐血边写作。与歌德是好朋友,歌德得知其死讯,大哭不已,后来说“我一半的生命死去了”。(想一想,在广大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要有些许机会遇上这样天才的好朋友,都令人舍不得死去!遇不上,读一读前人伟大的作品,追思那些伟大的灵魂,也舍不得死去。)
意大利的戏剧家哥尔多尼、诗人帕里尼、诗人阿尔菲耶里。
西班牙的剧作家维加,卡尔德隆。
葡萄牙的诗人卡蒙斯,被誉为“葡萄牙诗人之王”。(好奇,看一看)


文章作者: 守拙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守拙 !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