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塔可) 书评


封面

电子书下载地址

[雕刻时光 ([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epub](https://url57.ctfile.com/f/23765157-1272393583-2010a1)

关注公众号《好书评》,回复“豆瓣图书250”,即刻获得下载密码

内容简介

★ 首次由俄文原著翻译出版 ★ 他一生都在雕刻时光,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尚未拥有的时间 ★ 只要你热爱电影,我们一起雕刻时光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格玛•伯格曼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洛杉矶时报》 ———————————————————————————————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 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 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 《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

作者简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32年4月4日出生于苏联伊万诺夫州尤里耶维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12月26日在法国巴黎病逝,享年54岁。

他一生中只完成七部长篇和两部短片,部部经典。

《压路机和小提琴》

《伊凡的童年》

《安德烈•鲁布廖夫》

《索拉里斯》

《镜子》

《潜行者》

《旅途时光》

《乡愁》

《牺牲》

读书笔记

十多年前,碟市刚刚兴起,文艺青年、骨灰级影迷一路猛追欧洲电影大师,各类电影书也一时纸贵,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刻》也曾应时出版,因为封面太丑(谁叫咱是封面控)、排版纸张都不理想,而且是转译,所以没买,只是简单翻了翻。今年的新版在俄文原书直译的基础上,对版式、封面都做了调整,这次,没有理由再不买了。

这本书里,与其说是塔可夫斯基在讲自己的电影观,自己怎么拍电影,倒不如说是在教大家怎么看电影,用声音、画面、光影的方法论去欣赏大银幕上流淌的诗意,尤其是在今天劣质娱乐为王、造假票房称霸的国内电影市场,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会狭隘地以为电影就只有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大片两种,以及打打杀杀、卿卿我我、哭哭闹闹这种风格,电影有很多种,塔可夫斯基代表了其中一种的高峰。

安谧、诗意、神秘、心事重重是塔可夫斯基电影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也不知道是遗传了著名诗人父亲的血液,还是老塔生来就具备这样的独特审美,他的电影美如油画,他用相机拍的照片也跟电影一样充满了散淡的意象。在本书开头,他就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做了自己的论述,认为影像的诗意和文字诗意是不同的,电影和文学有本质区别,但是他的电影却充满了文学性,这就是一种创作。

塔可夫斯基曾说,导演工作的本质可以将它定义为雕刻时光,如同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大理石,心中成品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一片一片凿除不属于它的部分,电影创作者也是如此。老塔打磨电影的方式就像一个专心致志的工匠,他潜心于琢磨的是关于时间流逝留下的吉光片羽,以及在静谧与孤寂背后喧嚣的人类留下的渺小足印。

老塔身上,似乎有东方人的清淡和豁朗,富有一些自然主义的色彩。他的《乡愁》《镜子》等片子可能有些人会看瞌睡,但是有些人会看兴奋,里面绘画一般的质感,充满情绪的长镜头,都展示着老塔圆融达观的美学修为,走进去就是一座森林。这种电影似乎通灵,能接收到感应的人会惊呼厉害,不能接收的人会困惑。本书就提到了观众给他褒贬不一的信件,有人看懂了,有人说不懂。

老塔虽然与费里尼、伯格曼齐名,但是他的拍片环境却截然不同,塔科夫斯基在冷战中的前苏联孤独潜行,不听上级指挥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无异于戴着加锁跳舞,顶着政治的压力,近乎是步步艰难。然而,就是在这种夹缝中,他并没有多少怨愤,而是游刃有余地留下了这些作品。这和今天伊朗等国的情形很相似,政治高压但依然有大师和作品问世。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创造了独一无二、前无古人电影语言,供后人临摹和学习。塔可夫斯基给人的启示是,保持一颗有韧性的诗心,不妥协,不悲观,注意光影流转、天气节令的变化,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世界神秘的一面,同时保持对世界的敏感,春江水暖,落叶知秋,在熟悉的事物上面发现它的陌生之处,在静寂中领受自然的孤独,享受时间之美。


文章作者: 守拙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守拙 !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