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作者简介
陈凯歌,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1965年考入北京四中,1969年春到云南插队,1971年参军;1976年回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1984年执导处女作《黄上地》,1985年以此片享誉国际,并连带使大陆第五代导演在国际上名声鹊起。
主要作品有《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等,先后在国际上多次获大奖。
曾分别于1989年、1993年、1998年做过柏林、威尼斯和夏纳世界三大电影书的评委,并做过日本神户、葡萄牙里斯本、以色列耶路撒冷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读书笔记
几天前,把《少年凯歌》(即《我的红卫兵时代》《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龙血树》)仔细读过两遍,惊叹不已,百感交集。我想,陈凯歌如果不是半路上改变人生理想做了导演,按照少年时的思路发展下去,如今他的文学成就不会在当代任何一位散文家之下。至少,压倒余秋雨是没有悬念的。
这两年失去了少年时读书的热情,只是闲暇乱翻书,读进去的很少。两年下来,真正读完的书实在不多,不多的几本书里多数又是流行小说,剩下的已经屈指可数。在这可怜的几本书里却至少有两本我至少读过两遍。一本是尤凤伟的《中国1957》,一本是《少年凯歌》。
张远山在《齐人物论》中认为,《中国1957》是建国50年来最好的长篇小说。我读书无多,不敢下这个结论,不过,至少在我这几年的阅读范围内,《中国1957》是最惊心动魄的小说,相比之下,从前为我所痴迷的金庸武侠像是童话故事。尤凤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在叙述的过程中浸透了整个心灵的巨大的隐忍,对于那个苦难的时代,这种冷静的处理可能最能追回历史的真相。《中国1957》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本让我可以忽略文字和技巧而反复阅读、低回不已的小说,作为一个比较资深的读者,我感觉如此异样,所以猜测《中国1957》其实已经具备了伟大作品的境界。而《少年凯歌》,可能在篇幅上略仓促浅薄些,并且作为一本反思录,曾被批评者指出在对其家庭和父辈的叙述中陈凯歌有所保留和回护。但是,陈凯歌毕竟在记录十年动乱的文字材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迈出了第一步,直面那个罪孽的时代,并为自己曾参与其中而忏悔。
当然,陈凯歌并不是第一个为之忏悔的人。在此之前,巴金先生的《随想录》早已面世。巴金先生试图引导世人的反思,可惜真正的响应者实在凤毛麟角,这无疑是当代文化人的耻辱。陈凯歌做了巴金先生忠诚的追随者。说到忏悔,可能要想起余秋雨的不忏悔。我不对余先生评论什么,只是觉得,至少在这方面,陈凯歌与尤凤伟一样,已经袒露出了一个敢为天下担当的文化人的良心所在。
而且,《少年凯歌》无疑有着所有反思文章中最精彩的文笔。感觉上陈凯歌的文字与阿城一脉相承,颇有古风。所不同的是,阿城文字瘦削,筋骨暴露,有民间传奇的力道。而陈凯歌文字丰腴,诗性盎然,且充满思辩色彩,笔尖直指人性深处。单从文字水平上讲,陈凯歌已远远超越当代许多专业作家,并足以与一流散文家并驾齐驱。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读到比陈凯歌文笔更高明的作家,与他打成平手的有几位,阿城、贾平凹、王小波、海子、余光中、北岛,刚好是三个小说家,三个诗人(只是笼统分类,他们当然也是兼做散文家的)。第七个人,写散文的陈凯歌,专职却又是导演,想想挺奇怪,我所认为的中国文字最好的人里面,没有一个是专业的散文家。所以,在文字这方面,至少我觉得,陈凯歌又超越了余秋雨。
再说说炒作水平。陈凯歌从前拍文艺片,不炒作,后来拍《无极》,狠炒一把,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经商能力。陈凯歌找郭敬明改编《无极》小说一度让我怀疑他的文学眼光,后来才佩服他的商业眼光,从商业效果来看,《幻城》卖过一百多万本的郭敬明确实是《无极》小说版的最佳人选。再看《无极》,虽然恶评如潮,但票房在,作为一个商业片,《无极》显然是成功的。所以,我猜如果陈凯歌从文,只要他愿意,应该可以把自己炒成一个话题不断的余秋雨式文豪(文学富豪)。
大陆影坛的两杆大旗,老奸巨猾的秦国人老谋子是个商人,是世俗社会的代言人,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凯爷却是个文人,并甘愿做人间烟火的旁观者。而电影更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商业,是商人的事业。凯爷从文人做到导演,这中间当然要经历一波一波数不清的大风浪。
我一直怀疑凯爷早期《黄土地》、《霸王别姬》的成功有相当大的侥幸在里面。拍《黄土地》时刚出了《一个和八个》,整个影坛都是饥渴和焦虑的,凯爷一个《黄土地》把在电影学院学到的东西显摆一下,群众眼前一亮,电影还能拍成这样呀?纷纷拍手叫好。而且拍《黄土地》老谋子在旁边,他的功劳怎么也得占一小半。而且《黄土地》的剧本是广西厂给的,要是凯爷自己挑剧本,现在想想,还真悬。《霸王别姬》也是经制片反复劝说凯爷才勉强接下的本子,后来该片暴火他自己都惊奇。现在《无极》凯爷彻底自我了一把,虽然票房上去了,可惜他让群众的口水给洗白了。
陈凯歌的才华毋庸置疑,然而我觉得他缺少一种对电影的天生敏感。而且作为导演,他综合运用众人智慧的能力也显然不及张艺谋,他的电影更像是他一个人的创作。所以,我认为如果陈凯歌经营文学,虽然影响上可能不及搞电影,但在成就上应该可以比搞电影更高,在舆论上也会获得更多的赞誉。当然,只是猜测。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真诚地期待陈凯歌至少把《少年凯歌》续写下去,把中年时做电影的风波起伏也记录下来,留给当代文学一道精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