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书评


封面

电子书下载地址

遥远的向日葵地 (ePUBw.COM 李娟 [李娟, ePUBw.COM]) .mobi

关注公众号《好书评》,回复“豆瓣图书250”,即刻获得下载密码

内容简介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作者简介

李娟: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

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记一忘三二》等,长篇散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诗集《火车快开》。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其中《阿勒泰的角落》在海外有法语版和韩语版发行。

读书笔记

1

不记得第一次读李娟的文章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哪里,也不记得是哪一篇。

买的她的第一本书是《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喜欢这个很文艺的书名,也喜欢书的封面设计,当然,更是因为喜欢她的文字。

还记得买Kindle后下载的第一本电子书就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后来陆续读了她的《九篇雪》,《冬牧场》,《我的阿勒泰》等,以及最新的《记一忘三二》,《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的散文,是我近十几年来读到的最好的散文。

再上一次,很惭愧地说,20多年前,我最喜欢的散文作家是余秋雨。为什么说“惭愧”,因为他的名字淡出公众视野已经很久了,每次他一出现,都会拌着冷嘲和热讽。在网上,公开宣称喜欢余秋雨的散文,隔着屏幕都似乎能感觉到别人的不屑。

还记得20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余秋雨的散文是在《读者》上,我曾把《一个王朝的背影》全文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直惊叹“一个人怎么可以把散文写得这么好?!”后来我邮购了一本《文化苦旅》,因为当地新华书店还没有上架这本后来风靡全国的散文集。

我曾经真的很喜欢余秋雨的散文。这次搬家,还是把《文化苦旅》和《霜冷长河》放到了书架上。

不知为何,后来余秋雨就“式微”了。关于他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当年还看过一个挖苦他的小段子,说某地扫黄打非,警察在一个妓女的包里搜出化妆品、避孕套,还有一本《文化苦旅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知道是在羞辱妓女还是余秋雨,还是编排段子的人在自我羞辱?对余秋雨,实在是很不公平。

我要说李娟的,却扯到了余秋雨。在扯回李娟之前,我想再说一下三毛。

我不记得第一次读到李娟的散文是在何时何地哪篇文章,却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读三毛是在十五岁,在学生宿舍里一本没有了封面的《港台文学选刊》上,那篇文章是《石头记》。我在第一次知道“三毛”这个人,第一次看到“华人”写国外的生活,第一次知道散文可以这样写,在把山茶花比作儿童的脸蛋、白杨树比作哨兵……之外,还有另外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存在。

读三毛是年轻时候的事了。读李娟的时候,我几回回想起三毛。大概觉得李娟的写作形态,跟三毛差不多吧?都是远离人群,都是一个人的写作,都是绝大多数读者相对陌生的生活环境,都是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风景,都是简单、单纯而又温暖、有力量……

又想,李娟是不是读过三毛和余秋雨呢?我想,应该是读过的吧。

李娟姑娘

2

李娟1979年出生在新疆建设兵团,年少时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她曾在政府机关工作过,存够了五千块钱就辞了职,到江南一带打工、生活,同时开始回忆在阿勒泰的那段日子。他一边在网上写文章,一边发表,名气大振,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获得很很多文学奖项,有的作品还在国外出版。

我印象很深的是几年前读台湾作家朱天衣的文章,她知道李娟,并且说自己“喜欢她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这大概就是“惺惺相惜”吧。

我知道李娟是读过朱天衣的文章的。

《记一忘三二》中收录的第一篇文章是《台湾记》,李娟写她妈妈去台湾旅游回来以后的种种表现,令人读来常常会莞尔一笑。这篇文章中说她妈妈曾看过朱天衣的《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每到一个有山的地方,就使劲看,使劲找,特别想找到朱天衣一家人,去打个招呼……”

朱天衣曾写过一篇博客,文章标题就是《李娟姑娘》。朱天衣说新疆是她的“梦寐之地”,是她“前世的乡愁”,李娟的文字让她的梦境真实起来。以至于“想去阿尔泰好好住上一段日子,哪怕只是窝在一个角落、躺在一片草地上,狠狠睡个无梦的大觉都好。”

朱天衣也是我喜欢的作家。她写李娟姑娘写得真好,“文字清扬,浑然天成到让人好奇,她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又为什么要写,她像沙漠中一株突兀的仙人掌,不知从何而来,仿佛自有天地、自有那片沙漠以来,她便存在着,且还自喜自得地开着鲜美的花朵,让看着她的人也跟着欢腾不已。”

读李娟的散文,明明觉得她记述的那些动荡的生活是艰难的、困苦的,是一般人可能要逃离的,却又不觉得她的文字里有任何的悲苦,反而是因为她的视角,她的心态,她对那片土地全然的敬畏和接纳让人迷恋。

她像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又像是一棵向日葵,或者像一株沙枣花?又随遇而安,又向着太阳开花结果,又有磅礴的能量……只有内心无比丰厚、生命力顽强的人,才能有如此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才能写得出这些闪烁着灵性光芒的文字吧?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李娟的照片时,就觉得很符合我的想象,温和、朴实而自带阳光。

3

李娟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但每本书都好看。我读书习惯先看目录读前言,翻开《我的阿勒泰》,先读的是《什么叫零下42度》,现在是冬天,我的生命只体会过零下10度,从不曾知道“什么叫零下42度”,最喜欢的一篇是《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李娟写自己的外婆,写妈妈,叔叔(继父),村民邻居,写家里的猫狗鸡鸭兔子……身边的事物信手拈来,就是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美文。真是好本事。

文笔是一回事,或许是天成,或许是后天修炼的结果。但写作和生活的态度是自己决定的,包括与周遭的环境、周边的人的相处,取决于自己。李娟落地新疆,把地球上离海洋最远的阿勒泰的种种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也仿佛在那封片地上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朱天衣说她,“是素人作家,文笔却如此洗练;说她憨憨傻傻,心却澄澈透亮。”读李娟的书,感觉就是她澄澈透明,她并非憨憨傻傻而是大智若愚。

重点说一下她最新的作品《遥远的向日葵地》。

这本书于2017年底出版,是李娟发表在《文汇报》专栏作品的结集。她的母亲曾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承包过100亩贫瘠的土地,她用文字记录了与这片向日葵地相关的生活细节,用她一贯的细腻、明亮的文字风格。

李娟从小到大搬家无数次,从文字里能感受得到她生活状态的颠簸和动荡。她做过裁缝,打过工,种过地,上过班……最重要的,还是她成了作家。 李娟应该很喜欢散步,很多篇文章中都写她以家为中心四处散步的所见所得。《遥远的向日葵地》里,她写一家人去散步,“浩浩荡荡,一字排开,气势动人。”

在这本书里,李娟96岁的外婆去世了。书中《外婆的世界》、《外婆的葬礼》尤为感人。25岁的李娟曾独自带外婆生活,她去上班,把外婆锁在出租屋里,含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戴外婆离开这里。”忘了在哪本书里,外婆对李娟说过“你一辈子不结婚也是可以的……”

外婆死了,她很不满意别人为外婆写的悼词,自己在文章最后为外婆写了篇悼辞。她说“外婆死了以后,她的灯才慢慢亮起,慢慢照亮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和我们往后的道路。”

李娟的妈妈在她的文字里永远是那么地热气腾腾,经常把“老子”一词挂在嘴上。这个当过兵团职工、当过老师、当过裁缝、种过地……的女人,爱散步,爱骑摩托,爱动物……一定把某种基因遗传给了李娟,我想了想,觉得是“坚强”吧。

外婆、妈妈、李娟,三代女人的生活,在遥远的边地,应该是很苦的。但是在李娟的笔端从未流露对生活的任何的抱怨,她总是能把风景描写得有即视感,把灰头土脸的日子写得生机盎然。

在《遥远的向日葵地》里,妈妈还像从前一样能干,为了生活在太阳下低头,在向日葵地里劳作,她甚至会脱光了衣服,光是想想那样纯天然的与大地的赤诚相待,就觉得很惊艳了。种地亏了一年又一年,一年要补种几次,还是热情饱满,满怀希望。

4

在这本书里,李娟文字更加厚重,有更多的关于人的孤独的遐想。她看到妈妈走在无边的葵花地里,身后拖拽着影子,那长长的阴影,让她看到妈妈“像是全世界负荷最重的人,最疲惫的人”。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李娟妈妈承包的土地,主角是妈妈,也是李娟,还是她们家养的猫猫狗狗,鸡鸭兔子,更是关于大地、关于万物的,关于人的。

在荒野里,一个人守着一百多亩地,当然是孤独的。李娟曾在别人文章里写过一个男人,站在她家门口看她费劲地做拉面,看得她极其恼火,后来她做好了饭送到地里,回家时路过别人的家,也心生了想站在那里看人家的生活的念想,最后一句是“真寂寞啊”。

人迹罕至之处,孤独和寂寞总是如影相随吧。《遥远的向日葵地》里,有一篇专门写了《孤独》。在戈壁滩上,走一个小时也遇不到一个人,“如同走了千百万年也没遇到一个人……四面八方空空荡荡。站在大地上,仿佛千万年后独自返回地球。”

她写风,写留下唯一的人的踪迹的向日葵地,写石头,写丢手机又失而复得,写洗澡……因为她的文字,也让我们看到那独特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孤独所在。

我年少时喜欢三毛,现在又喜欢李娟,总觉得她们有相似之处。三毛写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还有一大把黄沙,李娟呢?她的文章更丰满,没有淡淡的哀愁,没有自哀自怨。

《遥远的向日葵地》收录了48篇短文,每篇都意趣盎然,汇集成书,像向日葵的丰收,金光四射。盛大的秋天到来,外婆孤独地赞美:“真好看啊!到处都亮堂堂的。”但外婆已经不在了。李娟没有直接写对外婆的思念,却在文字里表现了出来:

忍不住再一次猜测她为什么会死,为什么舍得离去……
外婆你看,你放弃的世界丝毫没有变化。你最迷恋的亮堂堂的盛况年年准时到来,毫不迟疑。
那么外婆,死亡又是怎样眩目的金色呢?

“生活还在继续”是句俗话,但生活的确是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继续着,包括遥远的阿勒泰的角落,包括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的书有个特点,前言和后记都是自己写。她在后记里写道:“向日葵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李娟写的,便不止开花时节的灿烂壮美,是向日葵地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更是蓬勃的生命力。


文章作者: 守拙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守拙 !
评论
  目录